常常拉肚子又便祕,
一緊張就想要往廁所衝嗎?
那有可能是腸躁症找上門!
 
在面對緊湊、充滿壓力的生活下,
不少人有「腸躁症」的困擾。

 

腸躁症介紹

腸躁症全名為「大腸激躁症(Irritable bowel syndrome,簡稱IBS)」,
症狀包括腹痛、腹脹、腹瀉、便秘…等,
依據症狀區分成三種類型,
分別是「腹瀉型」、「便秘型」,
以及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的「混合型」。
 
據統計,腸躁症病人有50%會在35歲前發病,
90%在50歲前發病,
是種相當年輕化的疾病。
 

改善腸躁症的方法

而如何改善腸躁症呢?
以下有幾種方式:

1.紓解壓力
壓力是誘發腸躁症的原因之一,
因此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紓壓方式,
透過減壓緩解緊張的情緒,
降低腸躁症的發生機會。
 
2.規律運動
建議每日至少30分鐘以上的活動,
過去研究也發現每天20~60分鐘的運動,
一週至少5日也能改善腸躁症。
 
3.調整飲食
維持良好的腸道功能,
飲食均衡、規律進食、少量多餐、攝取足夠蔬果及水份,
避免碳酸飲料、咖啡、酒精、消夜習慣…等。
 
另外,高油高糖的食物,
會降低腸道微生物多樣性、提升發炎反應,
因此與腸躁症罹患率呈正相關,
所以平時可避免食用蛋糕、餅乾、甜點、含糖飲料、油炸食物。

腸躁症會好嗎?如何治療

目前腸躁症藥物的使用主要在處理「症狀」,
因此軟便劑、止瀉藥、消除脹氣,
或是抗痙攣的藥物等都是很常使用的。

腸躁症和情緒壓力也有關,
因此心理治療也是腸躁患者可以考慮的治療方法之一,

有時甚至需要長達6個月的時間,
才能緩解腸躁症。

*參考連結:https://ppt.cc/fuDlHx